技能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随着上海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迎来倒计时一周年,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明了这句话的分量。
时光回溯,我国世赛之路始于20世纪90年代。2010年,中国加入世界技能组织;第43届世赛实现金牌零的突破;从第44届到第47届世赛,奖牌总数均位列第一;在去年举办的第47届世赛上,中国队共获得36枚金牌、9枚银牌、4枚铜牌和8个优胜奖,位居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首位。
目光拉近,作为明年大赛前的一次重要选拔和练兵,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正在河南郑州举办,选手们激战正酣;近期,上海世赛推广大使、技能梦想大使相继亮相;前不久,世赛会旗还随大国重器“蛟龙”号前往深海巡游……
日进一寸、月进一尺,匠心之光正照亮我们时代的天空。
“不要害怕尝试,也不要轻易否定自己。技能成才是一条充满价值的道路,它同样能通向成功。”获得去年世赛最高荣誉阿尔伯特·维达奖的谢辉铉,用自己的故事勉励那些对未来感到迷茫的职业技术院校学生。
“在我人生跌入低谷的时候,是技能让我重新回归社会,改变了我的命运。”上海锦子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柯水昌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技能梦想大使。接受采访时,他直白的话语感动了在场所有人。
掌握一技之长,对个人而言是安身立命、成就梦想的基石。更重要的是,这些技能人才的经历将激荡起崇尚技能的社会风尚,推动大众破除观念藩篱,让技能之路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发自内心、充满尊严感的选择。
“如果个人没有被赋予掌握技能的能力,作为整体的国家就不可能成功。”一位世界技能组织官员这样告诉笔者。通过举办世界技能大赛,加快培养一大批与时代需求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还可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有助于提升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当今世界地位最高、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职业技能赛事,世界技能大赛代表着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领先水平,折射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我国正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重要关口期,迫切需要一支规模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队伍。在这样的节点上举办一届世赛,无疑恰逢其时、意义深远。
值得注意的是,每届世赛的竞赛项目都随社会发展动态调整。明年上海世赛设有64个竞赛项目,在保留57个传统项目的同时,主动适应新产业、新技能发展需要,新增了轨道车辆技术、智慧安防技术等项目,有望成为竞赛项目最多的一届世赛,届时将让更多人感受到技能的魅力所在。
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和工人阶级的重要发源地。近年来,上海不断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全市技能劳动者已达400余万人,高技能人才近145万人。可以说,这座城市有能力、有底气为世界奉献一届富有新意、影响广泛的世界技能大赛,并以此为契机,搭建技能竞赛展示交流平台,优化技能人才发展环境,努力打造技能人才高地。
2026,让我们以技能的名义,相约上海!(周程祎)
配资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