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冬刚过,成都的冬天还没飘下真正的雪,但城市里的“雪景”已经率先热闹起来。
从摄影基地到露营地,从山顶农场到咖啡小屋,“人造雪景”“冬日限定”等场景逐渐“上新”。白雪铺地、篝火摇曳,一幕幕“北欧小镇”式的梦幻画面,在社交平台刷屏,也在悄然激活成都的冬日经济。
近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成都市的咖啡馆、摄影基地迎来了“人造雪景”消费高峰,“10月以来,前往农场摄影基地拍摄‘雪景’的消费者明显多了起来,周末日均超200人次。进入旺季后,预计每天的人流量将超300人次、月均接待超万人。”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的十安体感农场摄影基地负责人杨淑婷介绍。
十安体感农场摄影基地打造的“森林雪屋”场景中,消费者正在拍摄
“人造雪景”迎来打卡潮
日均客流超200人次、拍摄订单翻4倍
“雪花”随风飘落,木屋屋顶覆着“白雪”,木柴在篝火中噼啪作响,背景是一片森林式的坡地。位于龙泉山的十安体感农场摄影基地,迎来了这个冬天最热闹的场景——年轻情侣、摄影师、婚纱团队穿梭其间,他们或撑伞,或手接“雪花”,摆好姿势后,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成都雪景”在镜头中定格。
“我们的‘雪景’是去年11月打造的,每年冬季都会进行场景和素材更新,主打‘北欧复古’‘森系治愈’风格,为了增强沉浸感,地面铺设了细白沙,屋顶覆盖白色棉布,营造出逼真的‘积雪’效果。”十安体感农场负责人杨淑婷介绍,农场占地面积超百亩,其中摄影基地场地面积超过一千平米,拥有多个主题景点,而“森林雪屋”场景是冬季最受欢迎的区域。
杨淑婷说,从10月起,拍‘雪景’的客人明显多了起来,人流量比夏季翻了四倍,“我们摄影基地门票80元,周末日均人流量超200人次,12月、1月是拍摄‘雪景’的旺季,每天场地接待的人流量预计能超过300人次、月均超万人。”此外,为了让‘雪景’更真实,基地还安装了多台造雪机,“造雪机能持续飘雪,配上灯光、树影和壁炉,氛围就出来了。”
“此前,我们主要接待摄影工作室、婚纱团队等,今年开放了个人体验项目,前来消费、打卡的散客明显增多。”她介绍。
十安体感农场摄影基地打造的“森林雪屋”场景
为什么成都市民对雪景情有独钟?在她看来,“成都较少下雪,所以‘雪’在这里反而成了稀缺的浪漫。成都的年轻人多,他们爱生活、爱拍照、爱分享,因此,这样的季节性拍摄场景,对他们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露营地“造景”,咖啡馆“上新”
“人造雪景”拉动冬日消费
不仅是摄影基地,在成都,还有不少餐厅、咖啡馆,甚至是露营基地,通过打造“雪景”进一步撬动冬日消费热潮。
在都江堰,梦归园田露营地咖啡馆外,“雪地”与篝火、松树相映成趣,竹篮灯挂在树梢,光影温暖柔和。到了夜晚,“雪花”从机器中喷洒而下,消费者们在此排队打卡拍照。
“我们是国庆节后开始布置的‘雪景’。”梦归园田露营地负责人蒲堂春介绍,今年露营地特别打造了“北欧木屋”风格场景,使用“雪景”与篝火、壁炉、香氛烛台等元素营造出温馨氛围,“整体希望呈现出一种温暖、治愈的感觉,让大家在冬天也能找到舒适感。此外,场景中飘着的‘雪花’使用特殊材料,经机器喷出后可保持较长时间,落地后就像真的积雪一样,白天拍照很梦幻,夜晚配合灯光也更具氛围感。”
他坦言,一般来说,夏季才是露营地的“旺季”,有避暑、露营需求的消费者较多,冬季则是露营地的“淡季”,而今年,他们决定通过“造景+消费”的方式进行转型,通过引入咖啡馆与“人造雪景”,延长消费周期、丰富消费场景。
梦归园田露营地咖啡馆打造的“雪景”
“我们的咖啡馆是今年国庆后新开的业态,推出68元套餐,包含咖啡、甜品,还能不限时在‘人造雪景’进行拍照打卡。”蒲堂春说,客群以年轻女性为主,“平时每天能有上百人来,周末最多一天能接待两三百人次。”
蒲堂春认为,“成都是个‘向阳’又‘恋雪’的城市,通过打造‘雪景’,可以让大家提前感受冬日的温暖与浪漫。”他还透露,露营地将在草坪上推出“围炉煮茶”等玩法,“夏天是避暑,冬天是取暖。我们希望让露营不再分季节,让人们一年四季都能在自然中得到放松。”
如今,“雪景经济”正成为城市冬季消费的新热点,一个个“造雪”场景不断出现,不仅延长了顾客停留时间,也带来了更多二次消费。“对于我们来说,‘雪景’带动的不只是人气,还有消费热度。”蒲堂春说,“造景配上咖啡、下午茶,反而让冬天成了最热闹的季节。”
红星新闻记者 吕佳羽 图据受访者
编辑 邓旆光
配资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